toppic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70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年9月27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70年”学术研讨会于中山大学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设计研究”课题组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香港岭南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中山大学师生共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27日上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70年”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谭安奎教授致辞。谭院长的致辞也是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深入讨论了福利权利问题,以及制定福利政策的复杂性。

  
  27号上午,与会者就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设计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70年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中山大学岳经纶教授对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会专家对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设计进行讨论,并就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与“现代性”提出若干关键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唐钧研究员就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社会保护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教授结合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发展就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进行了分析;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讨论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北京市委党校李兵教授分析了社会服务在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房莉杰研究员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范式议题。南京大学林闽钢教授反思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同型异构现象,提出社会投资与社会福利的发展路径。北京大学熊跃根教授思考了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经验如何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邓智平研究员则思考了社会福利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系,并建议思考如何为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70年发展所取得的很大成就。

 
  27号下午,与会者就中国特色福利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角色定位、空间维度三个主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中山大学彭宅文博士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制度结构和政策设计进行了介绍,与会嘉宾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框架设计的理论起源、现实背景、发展趋势着眼,认为理念梳理、基本原则、资源体系、手段政策、服务递送等应作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浙江大学林卡教授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中家庭、单位、社区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解析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中国特色所在,与会专家围绕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涉及的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关系进行深入讨论。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强调了中国传统福利文化和民生思想的重要性。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刘涛教授从央地、城乡、区域、全球化等关系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空间维度进行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韩克庆教授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影响,香港岭南大学温卓毅博士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福利制度接续问题,国际移民的福利获得等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

 
  闭幕式由岳经纶教授主持,并代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进行了闭幕致辞。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是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本次会议中,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与交流,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70年的时空演变、经验教训、现实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提炼与分析,推动学术界的理论对话与深度交流。

 

初审:秦玥
审核:梁爽
审核发布:刘军强